在一个平常的周五,我走进教室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经历一场奇妙的冒险。当老师宣布要进行一堂生物课的实验时,我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周末而兴奋。然而,随着老师指着我大声说:“今天我们要用小明来做一个活体实验!”我的心里瞬间升起了一阵恐慌。
我居然成了生物课的教具!起初我只感到一阵自嘲,但随着同学们一阵嘻笑声不断,我意识到我不得不接受这个“荣誉”。老师让我站在讲台上,身旁是一张用白纸铺成的桌子,似乎准备好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。
实验的*个环节是观察身体现象。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人体的基本构造,旁边的小伙伴们则注意力集中在我的身上,像是为一场特别的表演而兴奋不已。老师让我伸出手,介绍手腕的结构,甚至还给我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工具来帮助同学们观察。我心中感到既尴尬又无奈,但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,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,做到一个合格的“教具”。
接下来的步骤是测量我的心率。老师让几个同学来帮忙,他们一个个围过来,认真地进行测量。此时,我感受到体温的升高,不仅因为旁边同学的热切关注,更因为这样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。心率的跳动,仿佛成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无形纽带,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记录着数据。
随着课堂的深入,讨论开始变得热烈,分享体会的同学们对我有些好奇,纷纷观察我的反应。许多人开始用我为例,打开了学习生物的新视角。在这一过程中,我逐渐意识到,自己不仅仅是个“教具”,更是生物科普的参与者和促进者。我的经历让大家更真实地理解了生命的基本原理。
课堂结束时,老师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和探索。虽然这一体验起初让我有些尴尬,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。身为实验的“主角”,我的一小部分存在竟成为了知识的载体。在这堂生物课中,我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,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成了教具这件事,让我明白,知识的传递与理解,有时并不拘泥于书本。